快来听公子启讲述不一样的历史故事,带你发现课本之外的新视角!
炎帝和黄帝都是从陕西关中地方起源的,为什么他们会跑到河北的涿鹿,也就是现在的张家口,去和蚩尤打仗呢?
今天咱们就跟着公子启,用轻松有趣的方式聊聊炎黄和蚩尤部落的那些故事,让大家一起了解那段古老的历史!
在战国之前,铁器还没有普及,青铜也稀少且昂贵,所以农民们只能用木头和石头做农具。这样一来,要想部落人口多、力量大,就得在河流冲出来的平地上生活。而那些高高的山地和丘陵,因为土地不好种,只能用来打猎了。
所以,换个角度来看地理位置。原本住在关中平原的炎黄部落,如果想多占些适合种庄稼的好地方,还有更多的人口,那跨过黄河,去占领山西的运城和太原一带的盆地,就是最好的选择。
为什么不去东边的函谷关,然后到达河洛平原呢?这个问题我们留到下一次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时再详细说明。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结果:当时河洛地区洪水泛滥,华北和黄淮平原都被水淹没了,根本不是炎黄部落想要的主要居住地和人口集中区域。再看看仰韶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你会发现,这种文化主要分布在陕西和山西,河南西部也只是稍微涉及了一点。
相传,《史记》记载炎帝从陕西宝鸡的姜水发家,黄帝从陕西武功的姬水开始。炎帝代表姜氏家族,黄帝代表姬氏家族。炎帝一族先繁荣起来,后来黄帝的部落也变得很强。于是,在陕西关中一个叫阪泉的地方,两个部落各自带几百人打了一仗。打完后,炎黄两个部落合并了,黄帝成为首领。他们一起开垦关中肥沃的土地,毕竟世界很大,一起出去闯荡也很好。
据说,炎帝占领了关中地区,而黄帝则统治着山西和河南西部以及黄土高原一带。为了争夺运城附近的盐矿,双方爆发了阪泉之战,有人猜测阪泉可能就是现在的运城。
据说黄帝有很多儿子,共有25个。其中12个儿子各自有了自己的姓氏,这意味着黄帝的部落至少分成了12个主要分支。后来,炎黄部落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发现了一片特别肥沃的土地,就在一条河的另一边,这个地方就是山西的运城和汾河盆地。于是,他们一路向北走,最终到达了河北的张家口。这个事实可以从后来尧舜的都城在山西运城和汾河盆地的陶寺遗址中得到印证。
咱们换个话题,聊聊东边东夷部落的首领蚩尤,这里不谈神话,只说些实事。蚩尤是东夷九黎部落的领袖,手下有九个亲近的部落,还有八十一支结盟的部落。他们非常厉害,最早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制造兵器也很有一套。传说蚩尤的坐骑是大熊猫,其实很简单,因为黄帝的称号里有个“熊”字,所以就有了这样的说法。
东夷部落联盟里有很多大部落,比如风姓、姜姓、嬴姓、姚姓等。其中最出名的首领有太昊(也就是伏羲)、蚩尤、少昊、大舜,还有契汤,他是商朝的祖先。这些部落最早生活在山东泰山、曲阜一带,还有河南东部。不过那时候,山东和河南东部能住人、能种地的地方不多,因为黄河经常发大水。所以,东夷部落就往西边迁移,搬到了黄河北边的河北冀州,那里土地肥沃,适合种庄稼。后来,商朝就是靠着把河北和东北辽宁一带治理得很好,才有实力进入中原争霸。从考古上看,东夷部落的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后来的龙山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结果,炎黄部落和蚩尤的东部、西部族群在河北张家口的涿鹿地方相遇了,一场大战眼看就要爆发。
大家都听说,那场激烈的战斗发生在冀州的领土上,据说黄帝就是在冀州的中心地带击败了蚩尤,这场战斗被称为涿鹿之战。至于是不是具体发生在河北的张家口,其实并不那么重要。对于炎黄部落来说,要想进一步发展壮大,就需要向东夺取黄河以北的广阔平原;而对于蚩尤部落而言,如果想要发展,也需要向西去占领山西的太原、运城等地。
涿鹿之战持续了很长时间,有的古书上说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战斗,有的则说进行了九次大战役。我想这都是为了说明这场战争持续时间长,打得非常艰难。毕竟,传说中刚开始时,炎黄部落联盟使用的还是木头和石头做的武器,怎么能敌得过装备了青铜武器的蚩尤部落联盟呢。
在古代战争中,也有不少新奇的花样。比如说,士兵和坦克一起冲锋,还用一种叫指南车的工具来指路;还第一次利用了大自然的力量,比如用水淹、用火烧,甚至还借助大雾;为了打败敌人,还用反间计,让对方内部闹矛盾,从而得到了他们的先进武器;打仗的时候,还第一次用了绕着敌人转圈包围的战术。
咱们从气候的角度来看看涿鹿之战的故事。大约在三万年前,地球特别冷,平均气温低到了零下七度。但是一万多年后,气温开始回暖,到了一万五千年前到一万年前左右,气温回升到了接近零度。那时的黄河流域比现在更温暖,大约有三度左右,和现在的南方气候相似。由于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逐渐上升,从原本比现在低125米,到现在这个高度。那时候,陆地上的河流湖泊水量充沛,植被生长得特别茂盛。
大约5000年前,黄河流域变热了,冰雪融化,黄河发大水,土地变干,海平面也升高了(据说从很低涨到了现在的23米高)。这些情况在鲧和大禹治水的故事以及后羿射日的传说中都能找到影子。这些天气变化其实是炎黄部落和蚩尤东夷部落开打的一个重要原因。蚩尤东夷部落那边,干旱、黄河和淮河的水灾,还有海平面上升,这些灾难一个接一个,让他们不得不为了活下去而战。黄帝部落也得想办法找更多的地方种粮食。
涿鹿大战结束后,黄帝做了几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些事情的影响可不小:
从前,他击败了蚩尤,然后把儿子的部落首领们派到东夷地区去管理。这样,就有了后来的颛顼、帝喾和帝舜。后来,他的后代还繁衍出了契汤(也就是子商部落)和秦国的老祖宗。
还有一种方法是把那些爱捣乱的东夷部落赶到远方。所以,在东北、四川以及南方的一些地方,都能发现东夷部落的痕迹。甚至还有人猜测,著名的三星堆文明,也许就是东夷部落与其他文化融合的结果(不过这个说法还没有定论)。
战斗结束后,炎黄部落和东夷部落的关系变得更亲密了,他们一起成为了我们华夏民族的祖先!
涿鹿之战之后,华夏部落联盟控制了从陕西关中到山西的广阔区域,还向河北的黄河北岸扩展,一直延伸到山东。他们的主要活动中心位于汾河平原上的尧舜之城。换句话说,就是雍州、冀州、兖州和青州这些地方都被连接在一起了。这样一来,华夏民族在中原地区站稳了脚跟,拥有了很大的战略优势!
到了尧舜的时代,就开始计划治理洪水,好好管理中原的河洛地区和江淮地区了,简单来说,就是要控制豫州和徐州这两块地方。后来,这项任务交给了大禹,由他来完成!
从黄帝到尧舜禹的时代,华夏族经历了大约700多年的混乱。那时,颛顼和帝喾从东边向西征战,共工部落、长江下游的良渚古国以及长江上游的三苗部落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强大。
想了解历史故事,就来听听公子启怎么说历史吧!
配资推荐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