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一边同意放人,一边却明确拒绝解除武装;一边答应交出加沙管理权,一边却坚持要参与未来治理。 这个被美国总统特朗普称为“准备好实现持久和平”的回应,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当特朗普设定的最后期限步步紧逼,哈马斯的声明成功换来了“立即停止轰炸”的命令,但仔细看内容,你会发现这根本不是无条件投降,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周旋。
关键让步背后的保留
2025年10月3日晚,哈马斯终于向调解方提交了对于美国“20点计划”的正式回应。 表面上看,他们做出了两大关键让步:一是原则上同意在“20点计划”框架下释放所有以色列被扣押人员及遗体;二是同意将加沙地带的管理权移交给一个由独立技术官僚组成的巴勒斯坦机构。
但魔鬼藏在细节里。 哈马斯政治局成员穆萨·阿布·马尔祖克随即泼了盆冷水,他在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时直言,在72小时内交换所有被扣押人员“不现实”。声明中还埋下了两个关键条件:释放人员需要“为交换行动提供必要的现场条件”,而且必须通过调解方就执行细节进行谈判。
更值得玩味的是,哈马斯同意交出的只是“管理权”,而且这个技术官僚机构必须“基于民族共识,并获得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的支持”。 这明显是对原计划中由国际社会参与的“和平理事会”监督的拒绝。
刻意模糊的战略回避
拉姆安拉政治分析人士伊斯马特·曼苏尔点破了哈马斯的策略:回应“明智且带有一定程度的刻意模糊”。 声明突出了释放被扣押人员与移交管理权等积极内容,但只字不提解除武装等敏感议题。
当“20点计划”明确要求“加沙启动非军事化进程,哈马斯缴械且不得参与加沙治理”时,哈马斯的回应却完全回避了这一核心要求。 事实上,哈马斯一名高级官员通过路透社明确表示:“在以色列结束占领之前,哈马斯不会解除武装。 ”
在加沙未来安排上,哈马斯在声明中强调,所有涉及加沙未来及巴勒斯坦人民广泛权利的议题,都应在“巴勒斯坦民族自决框架内”解决,并明确表示哈马斯将“参与其中并作出贡献”。 加沙政治分析人士泰西尔·阿卜杜勒解读认为,这明确反映出哈马斯“不愿被排除在加沙未来治理安排之外,而是力争成为决定加沙命运的核心参与方”。
周旋背后的现实考量
哈马斯此次回应的时机和内容都经过精心计算。 特朗普设下的最后通牒是美国东部时间10月5日18时,否则哈马斯将面临“地狱之灾”。 在期限临近前的回应,成功让特朗普转变态度,在社交媒体发文要求以色列“立即停止轰炸加沙”。
对于哈马斯来说,当前最紧迫的是停止军事压力。 加沙城约50万人被困在面积不足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饥荒已经蔓延。 在这种人道主义危机下,通过同意部分条件换取停火,为组织争取喘息空间,成为当务之急。
同时,哈马斯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外部压力。 以色列在世界舞台上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立境地,希腊总理甚至警告,如果以色列继续推进军事行动,将面临失去目前为数不多盟友的风险。 这种国际氛围为哈马斯提供了某种程度的掩护,使其能够以更灵活的方式应对压力。
各方的即时反应与博弈
哈马斯的声明一出,特朗普迅速在社交媒体宣称“相信哈马斯已准备好实现持久和平”,并要求以色列停止轰炸。 这一转变凸显美国更关注的是达成一个表面上的协议,为国内政治加分。
以色列的反应则颇为微妙。 总理办公室发表声明称,准备立即启动该计划第一阶段,即释放所有被扣押人员。 同时,在特朗普发文后,以色列政治领导人指示国防军暂停占领加沙城的行动,将军事行动减少到“最低限度”。
但以色列军方同时表示,总参谋长扎米尔与高级将领举行了会议,对事态发展进行“特别形势评估”,并指示军队提前做好实施“20点计划”第一阶段的准备。 这表明以色列虽然表面上配合,但对哈马斯的意图仍持怀疑态度。
地区国家也在积极行动。 美国中东问题特使、以色列及阿拉伯国家谈判代表正前往埃及,就终止加沙战争的协议进行磋商。 有消息称,哈马斯代表团预计于4日晚抵达开罗,谈判计划于5日启动。
哈马斯的回应既不是投降也不是无条件接受,而是一种战略性的周旋。 他们在军事压力和国际孤立背景下,选择以最小让步换取最大生存空间。 同意放人但不立即放,同意交权但要交给符合自己条件的机构,回避解除武装等核心问题,同时确保自己在未来谈判中有一席之地。
这种策略反映了哈马斯在极端困境下的生存智慧:用表面让步换取实际利益,以谈判为名行周旋之实。 特朗普可能宣称看到了“持久和平”的曙光,但实际情况是,双方的根本分歧依然如故,未来的谈判之路布满荆棘。
配资推荐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