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称自己“又赢了”
在伊朗向美军在中东最大的军事基地发射导弹之后,除了伊以之间还有一些零星的冲突,这轮伊以对抗基本上算是告一段落了。双方也接受了停火协议,不过更关键的是,两边都嘴上说“我赢了”,然后在国内开始搞庆祝活动。
而作为这场冲突的参与方之一,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懂王)却跳出来喊话:“你们别抢我台词,我才是那个‘又赢了’的人!”
据CNN报道,特朗普为了吹嘘自己在这次伊以冲突中“赢了”,竟然公开声称:伊朗在发动导弹袭击之前,是通过第三方提前向他报备的,而且还是在他批准之后才动手的。他还说,伊朗还专门问他:“什么时候打合适?”
这话说得,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特朗普言论可信度分析
我们都知道,特朗普这个人说话向来不太靠谱,爱吹牛,所以他说的“伊朗问他什么时候打击合适”这话,大概率是他自己加的戏,不一定是真的。不过,他说提前通知了美国要打伊朗,这个应该是真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美军基地受损的情况来看,其实并不严重,而伊朗发射的导弹几乎全被拦截了,这说明背后肯定有猫腻,不是简单的军事行动。
另外,伊朗之所以提前通知美国,除了不想跟美国正面硬刚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之前美国轰炸伊朗核设施的时候,也是提前通知了伊朗,让伊朗有时间转移核材料和人员,所以那次空袭并没有给伊朗造成太大损失。这次伊朗可能也是想学这一招,提前通风报信,尽量减少自己的损失。
美伊演戏,以色列吃亏
其实这场“战斗”更像是美国和伊朗合演的一出戏,专门给以色列看的。
事情是这样的:美国提前通知伊朗,说要空袭他们,结果伊朗赶紧把核材料转移了;反过来,伊朗也提前告诉美国,要攻击他们的军事基地,美国立刻开始疏散人员,启动反导系统,准备应对。最后,虽然伊朗真的发动了打击,但好像也没造成太大损失,整个过程更像是在走个过场。
总结一下,这其实是一场“假仗”,或者说是一次联合表演,目的就是让以色列看清楚——你们别以为可以随便动手,美国和伊朗可不是吃素的。
那为什么说以色列是大输家呢?因为以色列原本想趁机对伊朗发动突然袭击,目的是炸毁伊朗的核设施和核武器研发能力。可结果呢?以色列刚动手没多久,伊朗就反击了,用几百枚导弹和大量无人机轰炸以色列,搞得以色列措手不及。本来想打一场“闪电战”,结果反而被狠狠教训了一顿,不仅没达到目的,还暴露了自己的底牌。
所以,这一轮局势升级下来,以色列看起来是最吃亏的那个。
特朗普干预以色列事务
虽然特朗普政府一直说,他们对伊朗核设施的轰炸彻底摧毁了伊朗的核能力,让伊朗的核发展至少倒退几十年。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爆料说,一份美国情报部门的报告指出,这次空袭其实并没有完全摧毁伊朗的核能力,只是让他们的核计划推迟了几个月。因为伊朗的核心地下设施几乎没怎么受损,只要修一修次要的地方,他们就能重新开始铀浓缩活动。
所以后来,为了安抚以色列,特朗普直接出手救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一把,帮他保住政治生命。
6月25日,特朗普还直接插手以色列的司法事务,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表态,说以色列司法部对内塔尼亚胡的贪腐指控是出于政治目的,他绝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内塔尼亚胡涉贪污案
自2020年5月起,内塔尼亚胡就一直被卷入一桩大案子里。他被检方起诉了三个罪名,包括贪污、受贿和欺诈,这让他成了以色列历史上第一个被刑事指控的总理。
具体来说,第一个指控是他的妻子收过价值70万新谢克尔的礼物;第二个是内塔尼亚胡曾经试图跟以色列的一些媒体谈条件,想用利益交换来让这些媒体别再批评他;第三个则是他利用自己当总理的职务之便,推动了一项对一家电信公司有利的法律,而这家公司也反过来帮他拉拢选民支持。
内塔尼亚胡转移矛盾
内塔尼亚胡现在可是压力山大,国内问题一大堆,各种丑闻和司法调查让他有点招架不住。这时候突然对伊朗的核设施发动空袭,这事儿看起来有点突兀,但背后可能还真有文章。
你想想,他这次空袭伊朗,说不定就是想转移国内注意力。把原本针对自己的矛头,引导到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冲突上,这样民众的不满就从“政府不靠谱”变成了“外部威胁”,算是个“转嫁矛盾”的操作。
不过呢,这场冲突对以色列来说也没占到太大便宜。不仅没把伊朗的核计划彻底搞掉,自己还被伊朗导弹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失不小。这样一来,内塔尼亚胡政府就更难向国内交代了。
所以后来美国出手袭击伊朗核设施,可能也是为了帮内塔尼亚胡“撑腰”。通过这种外部行动,给内塔尼亚胡争取点“政绩”,让他在内部政治斗争中更有底气,也尽量减少司法调查对他造成的负面影响。说白了,就是“借力打力”,让美国帮他顶一顶,自己好稳住局面。
美伊冲突中的“赢学”策略
说白了,美国其实不想真的跟伊朗打起来,搞一场全面战争。现在美国的债务问题越来越严重,整体实力也在下降,已经没那个能力再打一场像海湾战争那样的仗了。所以呢,他们就玩起了“先打招呼、后动手”的套路——空袭之前先给伊朗打个招呼,然后炸完之后不管外面怎么说,自己就说任务完成了,把伊朗的核设施给毁了。
而伊朗这边呢,也是想赶紧结束冲突,毕竟跟美国正面硬刚可不是什么好事儿。所以在美国提前通知的情况下,他们也就选择了“半推半就”,表面上配合一下,实际上也没真拼到底。
这样一来,最后的结果就是,美国说自己赢了,以色列也觉得自己赢了,伊朗可能也觉得“咱也没输”,三方都觉得自己占了便宜。这大概也就是所谓的“赢学”吧,但其实除了舆论上的说法,三方可能真的都觉得自己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目的。
配资推荐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